1012
阅读量
2024健康管理师考试:核心知识点合集(二)生活方式管理
发布时间:2024-05-11 14:36:31
健康管理师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请选择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第七章营养与食品安全

核心知识点:42个

一、营养:

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二、营养素:

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

三、营养素的分类:

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四、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I)。

五、平均需要量(EAR):

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是制订RNI的基础。

六、推荐摄入量(RNI):

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七、适宜摄入量(AI):

可用作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该量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八、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I):

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九、能量系数:

指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十、CHO的作用:

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CHO经消化产生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后,一部分以糖原的形式贮存在肝脏和肌肉。肌糖原是骨骼肌随时可动用的贮备能源,用来满足骨骼肌的需要。肝糖原也是一种贮备能源,主要用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由于脑组织细胞贮存的糖原极少,所以脑功能对血糖水平有很大的依赖性。

十一、CHO的分类:

根据分子聚合度可分为糖、寡糖和多糖三类。

分类(糖分子)

亚组

组成

糖(1~2)

单糖

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

双糖

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等

糖醇

山梨醇,甘露醇等

寡糖(3~9)

异麦芽低聚寡糖

麦芽糊精

其他寡糖

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等

多糖(≥10)

淀粉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变性淀粉,抗性淀粉

非淀粉多糖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亲水胶质物

十二、血糖生成指数(GI):

简称血糖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GI=某食物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100%

十三、CHO及主要来源:

参考摄入量为占总能量的55%~65%(适宜摄入量AI)CHO主要来源于粮谷类和薯类食物。

十四、脂肪酸常见分类方法:

分类

亚组

组成

按脂肪酸碳链长度

含14碳以上

长链脂肪酸

含8~12碳以上

中链脂肪酸

含2~6碳以上

短链脂肪酸

按脂肪酸饱和长度

碳链中不含双键

饱和脂肪酸(SFA)

碳链中只含一个不饱和键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碳链中含两个或多个双键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按脂肪酸空间结构

氢原子在碳链同侧

顺式脂肪酸

氢原子在碳链不同侧

反式脂肪酸

按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分

如第一个不饱和键所在n碳原子的序号是3

则为n-3或w-3

十五、类脂主要分为:

磷脂、糖脂、类固醇等

分类

特点

磷脂

体内除甘油三酯外,磷脂是最多的脂类

糖脂

也是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

类固醇及固醇

含量较恒定,故称“固定脂”或“不动脂”

十六、反式脂肪酸:

指其连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不同侧。

十七、常见的固醇分类:

  分为动物组织中的胆固醇和植物组织中的谷固醇。

十八、脂类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科供给能量37.67KJ(9kcal)脂肪酸是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媒,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4)增加饱腹感

(5)提高膳食感观性状

(6)类脂的主要功能是构成身体组织和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十九、必需脂肪酸(EFA):

  指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是亚油酸和α-亚麻酸。

二十、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1)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2)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3)参与胆固醇代谢

(4)参与精子的形成

(5)维护视力

二十一、成人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

年龄(岁)

脂肪

SFA

MUFA

PUFA

n-6:n-3

胆固醇

成人

20~30

<10

10

10

4:1~6:1

<300

二十二、Pr的组成:

  碳(50~55%)、氢(6.7~7.3%)、氧(13~19%)及硫(0~4%);有些Pr还含有磷、铁、碘、锰及锌等元素。

二十三、Pr的分类:

(1)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健康,并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2)半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但有的数量不足,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3)不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二十四、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

  为6.25

二十五、氨基酸的概念及分类:

  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氨基酸的分类: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

二十六、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

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儿童)

二十七、限制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质相比较,缺乏较多的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缺乏最多的一种称第一限制氨基酸。

二十八、蛋白质的消化方式:

  Pr未经消化不易吸收。一般食物Pr水解成氨基酸及小肽后方能被吸收。由于唾液中不含水解蛋白酶,所以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但主要在小肠。胃内消化Pr的酶是胃蛋白酶。

二十九、氮平衡:

  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常用于Pr代谢、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和Pr需要量的研究。

三十、Pr的推荐摄入量:

成人按0.8g/(kg.d)摄入为宜,按能量计算,Pr摄入量应占总能量摄入量的10%~15%,儿童青少年为12%~14%。但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Pr推荐摄入量为75g/d,成年女子、轻体力劳动者Pr推荐摄入量为65g/d。

三十一、Pr的食物来源:

植物性蛋白(谷类蛋白10%左右和豆类蛋白36%~40%)和动物性蛋白(蛋类11~14%、奶类3.0~3.5%、肉类15~22%)

三十二、维生素:

  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三十三、维生素的种类:

(1)脂溶性维生素:VA(视黄醇)、VD(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VE(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VK(凝血维生素)

(2)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是VB族和VC。B族中主要有VB1(硫胺素),VB2(核黄素),VPP(尼克酸),VB6(吡哆醇),VB12(钴胺素),生物素,叶酸,泛酸(遍多酸)

三十四、矿物质的分类:

(1)常量元素:钙,镁,钠,钾,磷,氯

(2)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锰,铬,钴

平衡膳食:在营养学上,能使人体的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称为平衡膳食。

三十五、食物的主要分类:

(1)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

(2)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鱼、禽、蛋、奶、肉等。

(3)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

(4)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

(5)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

三十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内容: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用油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适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三十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

油25~30克盐6克

奶类及奶制品33克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

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50~100克蛋类25~50克

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400克

谷薯类及杂豆250~400克水1200ml

身体活动6000步

三十八、保健食品:

  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三十九、中国保健食品的主要分类:

(1)营养补充剂

(2)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四十、中国营养补充剂的概念:

  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为目的,内容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尚未将三大营养素(CHO、Pr、TG)包括在内。

四十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指在常规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担保,它涉及食品安全、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以及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四十二、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如果食用不安全食品,从而使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称为食源性疾病。

第八章身体活动基本知识

核心知识点:18个

一、按日常活动的身体活动类别:

四类: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往来身体活动、家务性身体活动、运动锻炼身体活动。

二、按能量代谢的身体活动类别:

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三、有氧代谢的概念:

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氧代谢形成的ATP足够供应肌肉剧烈运动时能量代谢所需,这一能量代谢过程称之为有氧代谢。

四、无氧代谢的概念:

在某些运动或运动的某些阶段,由于有氧代谢形成的ATP不能满足肌肉剧烈运动时的能量代谢需求,就要利用磷酸肌酸(CP)的无氧分解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能量,再合成ATP,以供应能量代谢的需求。这就是无氧代谢过程。

五、根据生理功能和运动方式,身体活动的类别:

(1)关节柔韧性活动

(2)抗阻力活动

(3)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

六、身体活动强度的分级:

运动强度

相当于最大心率百分数%

自我感知运动强度(RPE)

代谢当量(MET)

相当于最大耗氧量(Vo2max%)

低强度

40~60

较轻

<3

<40

中强度

60~70

稍累

3~6

40~60

高强度

71~85

7~9

60~75

极高强度

>85

很累

10~11

>75

七、个体身体活动指导的基本原则:

(1)动则有益

(2)贵在坚持

(3)多动更好

(4)量力适度

八、制定个体活动计划应包括的内容:

(1)收集基本信息

(2)确定身体活动目标量

(3)活动形式

(4)活动强度和时间

(5)活动进度

九、身体活动伤害的预防措施:

(1)锻炼中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学习安全注意事项、自我监测运动中不适症状

(3)应掌握发生意外时的应急处置技能

十、5-17岁儿童的身体活动建议:

对于该年龄组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包括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玩耍、游戏、体育运动、交通往来、家务劳动、娱乐、体育课或有计划的锻炼等。

为增进心肺、肌肉和骨骼健康,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每天应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大于60分钟的身体活动可以提供更多健康效益。

大多数日常身体活动应该是有氧活动,同时,每周至少应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肌肉和骨骼的活动等。

对缺乏身体活动的儿童青少年,建议采取渐进的方式增加身体活动量,最终达到上述推荐量。

十一、成年人身体活动建议:

(1)每日进行6~10千步当量身体活动

(2)经常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积极参加各种体育和娱乐活动

(4)维持和提高肌肉关节功能

(5)日常生活“少静多动”

十二、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内容:

(1)有氧运动:参加步行等传统有氧运动同时,鼓励老年人参加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园艺、旅游、家务劳动、娱乐等。鼓励老年人靠运动的积累作用和长期坚持产生综合健康效应。

(2)抗阻力活动:通过徒手或采用哑铃、沙袋、弹力橡皮带和拉力器等抗阻力活动增加肌力。每周两次或隔天进行。

(3)功能性身体活动:有氧运动、肌力锻炼、关节柔韧性、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都可作为功能性活动,如广播操、韵律操和专门编排的体操等含有上下肢、肩、臀和躯干部及关节屈伸练习。

十三、老年人身体活动量:

(1)强度: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较大,身体活动宜量力而行,体质好的老年人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

(2)时间:建议每天30~6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更长时间的锻炼。若是大强度锻炼,时间可减半。

(3)频度:鼓励每天都进行一些身体活动,并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天气条件和环境等调整活动的内容。

十四、老年人身体活动注意事项:

(1)定期做医学检查和随访。患有慢性病且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应与医生一起制定运动处方。

(2)宜参加个人熟悉并有兴趣的运动项目

(3)应学会识别过度运动的症状,避免运动中受到伤害。

(4)体质较弱或适应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应慎重调整运动计划,延长准备和整理活动时间。

(5)合并有骨质疏松和下肢骨关节病的老年人,不宜进行高冲击性的活动,如跳绳、跳高和举重等。

(6)在服用某些药物时,注意药物对运动反应的影响。

十五、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活动的注意事项:

(1)增加运动量和强度时应合理安排进度,以保证运动安全。对于运动伤害风险低的患者,一般需要1-2个月逐步达到目标运动量和强度;风险较高患者则需要至少3-6个月。

(2)在运动量和强度的增加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运动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对运动计划做出必要调整。

(3)运动低血糖的预防: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初期,建议有同伴陪同,并随身携带糖果备用。如晚上运动,应增加主食摄入,以预防发生夜间低血糖。使用胰岛素患者,运动前避免将胰岛素注射于运动肌肉,最好选择腹部。

十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活动方式:

运动形式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悠扬耐力运动为主,提倡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中低强度、持续10分钟以上的活动。如太极、瑜伽等。肌肉力量练习仅限于病情较轻和运动伤害风险较低者,此外推荐中低负荷的大肌肉群运动。

十七、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活动量:

高血压患者如没有运动禁忌,运动能力也没有特殊限制,其目标活动量可参考一般健康人的推荐量。运动伤害风险较高的患者,应根据个人健康和体质来确定。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活动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

十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注意事项:

除一般健康人进行运动锻炼需要注意的事项意外,高血压患者还应特别注意:

(1)β-受体阻断剂影响运动中的心率反应,应采用RPE(运动感觉量表)等指标综合判断运动强度

(2)β-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影响水代谢和体温调节,湿热天气和运动中出汗较多时,应注意监测,及时补充水分。

(3)a2-受体阻断剂、钙通道拮抗剂和血管舒张药物,可诱发运动后低血压,因此须延长运动后的放松过程,并缓慢提高运动强度。

(4)利尿剂可诱发低钾,使发生心率失常的风险增加,应酌情适量补钾。

(5)病情较重者的医学监督中,血压上限为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05mmHg。接近或超过上限,应当停止运动。

(6)抗阻力训练时应采用合理的呼吸模式,避免憋气,特别是在用力时应避免憋气。

(7)耐力运动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时,要注意运动与降压药物的协同作用。为预防低血压,必要时应酌减用药剂量。

(8)运动只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部分,必须同时注意饮食、限盐、限酒、减肥等,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第九章心理健康

核心知识点:39个

一、心理过程的概念: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应过程。

二、心理过程的内容:

(1)认知过程;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三、个性(人格)心理的内容:

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

四、个性(人格)倾向性(内容):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五、个性(人格)特征(内容):

能力、气质、性格

六、心理健康的概念:

是指在身体、职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惊发展成最佳状态。

七、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八、心理健康包括的内容:
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九、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与愉快;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良好的适应能力。

十、心理咨询的主要技术:

共情、倾听、提问、表达

十一、共情的主要内容:

(1)内容(对来访者所陈述的事实、观点、情况等是否准确有准确的了解)

(2)来访者的感受(通过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准确了解他对此事的体验)

(3)情感程度的把握

十二、倾听的内容(四方面):

经历、情绪、观念、行为

十三、提问的主要内容:

(1)开放性询问:通常用“什么”、“怎么样(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来访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与详细说明。

(2)封闭式询问:事先对当事人的情况有一种固定假设,而期望得到的回答只是印证这种假设的正确与否。通常使用“是否”、“有无”等词,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十四、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

鼓励、释义、澄清、解释、自我暴露

十五、人际沟通的概念:

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十六、有效沟通的行为要素:

(1)目光接触

(2)点头赞许

(3)专心一致

(4)有效重复

(5)避免打断对方说话

(6)转换角色

十七、常见心理问题:

(1)焦虑与焦虑症

(2)抑郁与抑郁症

(3)恐惧与恐惧症

(4)强迫症

(5)疑病症

(6)网络成瘾

(7)性心理问题

(8)婚恋问题

(9)社会适应问题

(10)心理应激障碍

十八、焦虑(概念):

是指个体因预感到某种不利情况出现时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综合情绪体验。

十九、焦虑症(概念):

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成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诊断为焦虑症,也称焦虑障碍。

二十、抑郁(概念):、

抑郁或抑郁障碍是指有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

二十一、原发性抑郁障碍(概念):

是指除脑外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所引起的抑郁综合征。

二十二、继发性抑郁障碍(概念):

由脑外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所引起的抑郁综合征。

二十三、抑郁症的表现:

(1)一天中多数时候情绪沮丧(对儿童和青少年,抑郁情绪可以表现稳易怒);

(2)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3)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4)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

(5)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6)明显的体重减轻或增加;或明显的食欲减退或者增加;

(7)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8)性欲明显减退;

(9)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

(10)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11)一天中情绪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二十四、抑郁症定义(概念):

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其症状表现比抑郁更为严重。

二十五、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二十六、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哦、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电视、掌上游戏机来缓解;

(3)下述5条至少符合1条

v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v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v估值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

v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v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二十七、性心理问题的概念:

是以异常行为满足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那些不引起常人性兴奋的物体或情境,对患者有强烈的性唤起。

二十八、性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

恋物癖、异性装扮癖(异装癖)、露阴癖、窥阴癖、性施虐癖和性受虐癖、易性癖。

二十九、社会适应问题的概念:

社会适应是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三十、社会适应的基本组成部分:

个体、情境、改变。

三十一、个人成长婴儿期的主要内容:

心理学上把1-3岁的孩子叫婴儿。婴儿开始懂事了,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了,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v断奶、分离焦虑

三十二、个人成长幼儿期的主要内容:

3-6、7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自我意识开始建立;游戏这一时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自我中心性特点个性倾向开始形成。

v保护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其独立性发展

三十三、个人成长学龄期的主要内容:

6、7-11、12岁的孩子称为童年期儿童,亦称学龄初期儿童。

v(3)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v(4)情商培养和智商培养要同步

三十四、个人成长青少年期的主要内容:

12岁以上未满18岁者,从儿童成长至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自我意识形成期。

v常见心理问题:学习问题、性问题、社会适应不良

v应对:学会客观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学习别人长处;

面对现实,确立当前学习目标,发展自我;

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

三十五、形成心理问题的其他因素:

(1)认知评价(2)社会支持

(3)人格特征(4)应激源的可预期性和可控性

三十六、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两方面:1、改变环境2、改变自己:

(1)调节自我的认知;

(2)调节自我情绪,选择适当行为;

(3)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三十七、调节自我认知的方法:

(1)校正自我认知

(2)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

(3)纠正归因偏见

(4)多用积极的思维方式

三十八、调节自我情绪的适当行为:宣泄、转移

三十九、适用宣泄的方法:1、倾诉;2、哭泣;3、写作。

第十章中医养生学

核心知识点:18个

一、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按照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应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另一方面是指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而应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2)恒动观念: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治疗疾病,主要是纠正阴阳平衡。

二、中医理论的主要学说:

(1)精气学说

(2)阴阳学说

(3)五行学说

(4)藏相学说

(5)气血精津学说

(6)经络学说

(7)中医病因学说

三、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交互作用有:阴阳互生、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中医采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四、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行构成,而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五、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六、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

病因分为: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灶火)和疬气;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继发病因,包括痰饮、淤血等;其他病因还有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等。

七、中医诊断的方法:

主要通过“四诊”,即望、闻、问、切,获取病情资料,进而以中医理论进行分析、辨别和综合,明确病症。

八、辨证施治的主要内容:

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有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就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临床常用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

九、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种类:

(1)中药

(2)针灸

(3)推拿按摩

(4)拔罐

(5)气功

(6)食疗

十、食疗的概念: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十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协调脏腑、畅通经络、清静养神、节欲保精、调息养气、持之以恒

十二、中医养生的常用方法:

(1)精神养生

(2)起居作息养生

(3)饮食养生

(4)房事养生

(5)运动养生

(6)娱乐养生

(7)针灸按摩保健养生

(8)药物养生:用之得当可补虚、泻实,调整营养,固护先天、后天,从而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应用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辨证进补;盛者宜泻;泻不伤正;用药宜缓等。

十三、精神养生:清静养神,立志养德,修身养性、开朗乐观,调摄情绪

十四、起居作息养生:和谐自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十五、饮食养生:

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目的在于补精益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抗衰延寿。

十六、运动养生:

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运动养生。

十七、针灸按摩保健养生:

针刺保健:用毫针刺激一定的穴位,运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旺盛起来,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保健灸法: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

推拿按摩:是运用手和手指按摩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营卫、平衡阴阳。

十八、药物养生:

用之得当可补虚、泻实,调整营养,固护先天、后天,从而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应用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辨证进补;盛者宜泻;泻不伤正;用药宜缓等。

第十四章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

核心知识点:9个

一、健康保险:

是以人的身体健康为目标的,是对疾病或意外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或因疾病或意外失能所致收入损失的保险,同时健康保险还包括因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长期护理而给予经济补偿的保险。

二、商业健康保险:

是在被保险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保障形式。

三、医疗保险:

是指以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四、医疗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1)医疗保险的保险金的给付条件是以医疗行为的发生或医疗费用支出作为依据,与疾病诊断不直接相关。

(2)医疗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保险金的给付性质,医疗保险可分为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和定额给付型医疗保险。按照保障责任范畴,医疗保险可分为基本型医疗保险和补充型医疗保险。补充性医疗保险是指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的一系列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是构建国家多层级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补偿不足部分进行有效的二次补偿。

(3)医疗保险风险因素多,经营管理复杂。保险公司为控制医疗保险的经营成本,鼓励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治或降低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通常在保险合同中规定免赔额、最高限额、共保比例等限制性条款

五、健康保险的风险特点:

风险是指某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健康风险是世间存在的若干风险中直接作用于人的身体、影响人的健康的一种风险。通常,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可以归为三类:

第一,一旦必须去医院就医,可能产生巨额医疗费用而无力承受的风险。

第二,工作能力的丧失或降低,不能从事任何工作,或者必须改变工作,从而带来收人损失并可能导致健康状况恶化的风险。

第三,生活不能自理,可能导致无法承受高额护理费用而使健康状况恶化的风险。

健康保险的风险除了有风险理论上的一般特征:如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风险存在的普遍性、风险存在的社会性、某一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风险的可变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不确定性:与普通人寿保险相比较,健康保险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特点。人寿保险包括生存保险、死亡保险和生存与死亡两全保险,其精算依据主要是生命周期表,一般几十年可以不变。而健康保险的精算依据是经验数据,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在实际生活当中,由于疾病是人的身体中的各种因素积累所致,呈现出复杂的过程,增加了疾病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2)多发性:与意外伤害保险相比较,健康保险具有多发性的特点。人身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往往以千分之几计,疾病发生率则以百分之几甚至十分之几计。

3)长期性:对于人寿保险和意外险来说,一次保险事故也许就意味着保险责任的结束。但对健康保险来说,只要在保险责任期内,发生一次保险事故对今后的风险发生率影响不大。健康因素的改变、体质的下降反而有可能会带来疾病发生率的增加,这种风险是伴随着人的终生存在的。

六、健康保险发展影响因素:

1)健康保险信息的非对称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始终是困扰健康保险的两大难题,直接导致费率定价无法真实地反映承保的疾病风险水平。

(1)道德风险:指投保人因有保险保护而发生行为悖理,从而增加的责任风险,增加了保险损失和保险赔付发生的可能性。这种行为包括滥用医疗资源,其中有些行为可构成诈骗。在健康保险中,道德风险不易控制,购买健康保险后,被保险人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注意控制疾病风险,健康素质下降,另有滥用医疗资源,小病大养等问题,被保险人高度分散,有效监督成本髙昂,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只能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来温情提示

⑵逆向选择:是当被保险人更清楚地认识到保险对他利弊大小而做出选择时产生的一种行为。逆向选择导致这样一种不公平的产生,即高风险的患病者积极参与和低风险的患病者急于退出的现象同时并存。最终保险公司所集中的主要是高风险者,低风险者被排除在外。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理赔过程中会出现赔付差异很大的现象。由于健康保险承保地域和保险产品客观上存在显著的费率差异性,高风险人群购买健康保险希望尽可能地扩展保险范围,而低风险人群因为对高费率望而却步,放弃购买健康保险欲望,造成健康保险公司集中了大量高风险人群,致使赔付率居髙不下,费率不降反升,其结果直接将低风险人群从健康保险中排除,违背了保险大数法则的经营规律。

2)健康保险需求的特殊性:健康保险需求取决于人们的风险偏好、消费习惯、健康状况、保险意识、收人水平、损失补偿预期和支付能力等诸多因素。健康是对个人未来生活质量的投资,一方面,人们应该增加健康意识和健康保险意识,增加健康投资;另一方面,健康保险产品应该能够满足不同医疗保险需求的人们。

3)疾病风险的高度相关性:就健康保险承保的医疗风险而言,由于承保人疾病风险单位地域分布的发病概率的特点,疾病风险在传染暴发期间常常表现为高度的时间与空间的相关性。这种疾病风险损失的高度相关性,极易导致赔付率快速上升,造成健康保险的巨灾损失风险。

总体来看,疾病风险的特殊性构成了健康保险的特殊性,交易成本的高企、赔付率居高不下、监督成本高昂、疾病风险不可控性、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既限制了健康保险的供给,也抑制了健康保险的需求。因此在国际上既能满足社会经济目标和政府政策目标,又能满足公民不同医疗保险需求的经营模式,完全市场化的健康保险发展模式和体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七、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作用:

健康保险是以经营健康风险为核心内容的金融服务行业,而健康管理具备健康服务与风险管控的双重功能,因此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领域中主要发挥延伸保险服务、控制医疗风险、拓宽保险投资领域的重要作用。

1)延伸保险服务内容:健康保险作为一种金融服务行业,除保险合同中约定的费用保障服务内容以外,还有其他特殊性:即其他保险行业通常为参保人员提供的投保、理赔、保全等一般性服务,因健康险业务的特殊性,其服务内涵已经逐步延伸到与参保人员关系密切、专业性很强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范畴,这对树立企业服务形象、形成专业品牌优势、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控制保险赔付风险:健康保险行业有效控制各个经营环节的潜在风险是实现盈利的关键。由于健康风险的多发性与易变性,以及医疗服务提供相关的诸多不确定性,现有防控举措仅仅局限在事前预防与事后补救,无法深入至参保人员的诊疗过程中,风险控制效果很不理想,已成为制约整个健康保险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瓶颈。在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延伸与扩^健康服务的同时,实施面向各个健康诊疗环节的事中风险管控。

健康管理的风险管理功能不仅丰富了已有的事前与事后风险控制手段,提高其技术含量与技术水平,还通过搭建医疗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有效介入参保人员的诊疗活动过程,充分发挥监测与管理作用。一是通过预防疾病发生、延缓疾病发展,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保险事故的发生率;二是通过提供健康指导与诊疗干预,加强参保人员对健康常识与医疗机构的了解,缓解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提高医疗服务提供者诊疗的合理性,避免滥用诊疗技术与开大处方;三是通过开展优质的健康咨询与指导服务,解决参保人员的部分医疗保健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诊疗行为,同时有效提高参保人员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规避道德风险的产生。

3)拓宽保险投资领域:为实现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提升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收入的稳定性,很多国外保险公司将健康管理作为关注对象,进行资本投入,形成与健康险主营业务的良性互动模式,为保险主业的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如德国慕再健康保险公司,通过推行“关注健康产业”战略,将保险保障、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整合在一个平台下,形成三者互相促进的战略关系,使保险公司增强了对健康资源的掌控能力,实现了控制医疗成本的目标;通过收购医疗服务、疾病管理、居家护理服务和老年公寓等服务机构,搭建、整合统一的服务平台,形成多元盈利渠道,增强了盈利能力。

八、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的意义:

在健康管理行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直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健康保险业已经建立的完善的销售网络与平台,健康管理服务与产品得以更好地向社会民众进行推广;另一方面,随着健康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和经营管理体系的逐步健全,健康管理的应用技术、行业标准、效果评价等也获得了足够的运用与发展空间。

1)健康保险促进健康管理的资源配置与整合:组织松散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医疗健康产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保险业具有较强的社会管理与资金管理能力,市场化机制较强,随着其逐步参与医疗保健服务提供领域,将有能力整合并协调好各种类型的健康诊疗服务,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髙效的全程服务。此外,健康保险业还能够通过激励机制以及所掌握的客户资興,利用市场化机制,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费用支付体系的健康发展。

2)健康保险可作为健康管理的战略性市场渠道:健康管理作为服务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刚刚出现,通过健康保险公司已经建立的市场渠道与销售平台,将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保险产品进行有机融合,将会对健康管理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双方相互结合协调发展的同时,通过与保险机构的合作降低健康管理公司的市场开拓费用,有助于健康管理机构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健康管理技术研发中。

3)健康保险能够加强健康管理的良好认同度:由于健康管理在国内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其服务理念、技术原理、内在价值和操作流程还不完善,如果缺乏对健康保险经营者的支付,客户自然在享受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上犹豫不决,也没有更好的激励机制。借助健康保险公司已有的社会声誉和市场影响,健康管理可更快地被市场认识与接受。

九、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结合模式:

根据市场战略、技术能力、人力资源和管理能力不同,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合作可分为三种不同模式。

一是服务完全外包模式。在该模式下,服务完全由健康管理机构提供,健康保险机构采用整体购买方式。对于自身服务与管理能力不够,且需要近期占领市场的保险机构而言,通常采用此种模式。

二是自行提供服务模式。该模式由健康管理机构提供核心技术,服务实施方式和内容由保险机构与健康管理机构协商确定,最后由保险机构直接面向客户提供服务。对于将健康管理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的保险机构,通常采用这种模式。

三是共同投资模式。由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机构共同投人资金和人力,建立用于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一方面,服务成本支出由双方按协议分担,服务实施由机构内相关人员进行开展;另一方面,服务实施与项目开展的利润和风险也由双方共同分享与承担。

免责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以上内容为本站编辑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编辑推荐
编辑:总攻大人